青芝山的景点众多,有一湖、二室、三台、四泉、五峰、十洞、三十九石、四十四岩组成青芝山著名的108景,变化多端的石头也因此形成许多岩洞。如蝙蝠洞、五曲洞、太虚洞等诸多岩洞。
这里也能直上最高峰,同学们好像兴趣不高。
年纪大了,身体的平衡就差了,需要小心谨慎。
这棵榕树已有130多年的历史,由于枝叶繁茂,树干盘旋环绕,犹如一条飞龙,称为“龙树”。
介绍说,86版《西游记》曾在此取景拍摄。
常乐我净
三秀名山
心上有佛
引人入胜处,就是青芝寺。寺口与“五曲洞”相通。
登高远眺,可以看到闽江口的琅岐岛。
本次青芝山之旅的最后,我们来到青芝寺。
二楼的书画室,新旧作品共居一处。我们一一欣赏。
我们在三楼的观景台,再次留下团聚的美好回忆。
前国家领导人为青芝山风景名胜区挥笔行书“青芝山”三个大字,看这几个字,要注意脚下的道路。
这里也能直上最高峰,同学们好像兴趣不高。
年纪大了,身体的平衡就差了,需要小心谨慎。
栩园,林焕章在青芝山辟建,凭借山势、山岩,辟新景、铺石径。门庭简朴,门口自题“栩园”,后面题“幽显一致”。
步入栩园,似置身于山中园林。曲径通幽,林木茂盛。一块天然石岩浑圆如鼓,上刻“石鼓”二字。
1942年11月林焕章病逝。家人遵照其嘱,在栩园右侧择地安葬。墓呈凤字形,为清代坟墓风格。著名学者陈衍亲笔书墓碑:“琯江林右箴先生寿域”。两旁镌刻墓联,“满山松叶仙何许,几树梅花我不孤”。据说此联为林焕章生前拟定,从中也看出林焕章的不俗情怀。
同乐亭旁,大石岩上刻“太虚洞”。岩下荆棘丛生,却找不到洞口。
林焕章(1883-1942),清贡生,福建省高等警官学校毕业。早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历任宁化、归化、德化、罗源、福清等县县长及厦门警察局长、福建省银行监理等职。
1942年11月林焕章病逝。家人遵照其嘱,在栩园右侧择地安葬。墓呈凤字形,为清代坟墓风格。著名学者陈衍亲笔书墓碑:“琯江林右箴先生寿域”。两旁镌刻墓联,“满山松叶仙何许,几树梅花我不孤”。据说此联为林焕章生前拟定,从中也看出林焕章的不俗情怀。
这棵榕树已有130多年的历史,由于枝叶繁茂,树干盘旋环绕,犹如一条飞龙,称为“龙树”。
常乐我净
三秀名山
心上有佛
憩园,就是五曲洞。
宿青芝寺诗刻
“杳名为梵宇,揽胜得传宗。曲涧缘花入,欹材欲洞封。说交盘里麈,兴剧梦时龙。绡尽凤台意,疏棂度晓钟。
洞里设置石凳石桌,我们至此,导游特别讲解洞壁律诗,乃明朝宰相叶向高所题,书法酣畅:菡萏峰高俯碧流,孟溪环抱近沧洲,天开灵境留仙住,海涌神山壮客游。古洞云深存蝙蝠,悬岩石出像猕猴。千年胜迹今方辟,好对青樽共拍浮……
“悬石洞”,只见两岩夹一石,由此经由过程,仰视此石,岌岌欲坠,导游说不同的角度,这又叫日月洞。
出洞口,有一岩像猴称“猿公岩”,岩壁上有董应举题句:“昔为榛莽林,今作青芝寺,洞里一声猿,惊破游仙梦。”
引人入胜处,就是青芝寺。寺口与“五曲洞”相通。
登高远眺,可以看到闽江口的琅岐岛。
本次青芝山之旅的最后,我们来到青芝寺。
1930年,青芝寺前殿不幸遭火灾。林森筹款建造该寺的前殿,即大雄宝殿,并亲自设计了中西合璧别具一格的图案,即外观为西洋式造型,内里为中国式宫殿,请林焕章主持建筑。
大殿的如来佛像是林森聘请能工巧匠用檀香木雕刻的。1934年大雄宝殿竣工,他亲书一对联:“前殿涌祥光,迨白马载经,声教千年方暨讫;名山开法会,矧青芝献瑞,神灵百洞尽皈依。”这尊佛像和他1935年带来安置在东觉岩中,班禅赠送的一尊“汉白玉佛像”、和神奇的青芝成为青芝山的三大镇山之宝。
二楼的书画室,新旧作品共居一处。我们一一欣赏。
我们在三楼的观景台,再次留下团聚的美好回忆。
© 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