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是怎么死的刘伯温之死的真相终于揭开,话说刘伯温的死好像十分的有话说,因为死亡原因成迷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刘... 在三国这段历史中,许褚总是容易被忽略。
朱元璋成立锦衣卫后任命朱棣为指挥使,监察百官,朱棣查出了官员们以权谋私、鱼肉百姓,面对这么大的案子,年轻的朱棣肯定搞不定,朱元璋只好重新召回刘伯温。
可惜的是,刘伯温出山没多久,就莫名其妙地死了,因为删减的缘故剧中刘伯温之死只有一个镜头,从出山到死亡不到五分钟,观众看了一头雾水。
刘伯温之死让观众意难平,毕竟他是帮助朱元璋平定天下的功臣,观众对于这个角色也很有好感,没想到就这么突然下线了。
对于刘伯温之死,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朱元璋派人杀了刘伯温,因为他本来就不喜欢刘伯温,早就对刘伯温产生了杀心,可是剧中朱元璋得知刘伯温的死讯时格外伤心。
也有人说刘伯温是自杀,因为他早已猜到了朱元璋这次召他回来的目的,与其被朱元璋弄死,还不如自行了断。
那么杀害刘伯温的真凶是谁呢?知道真相后我释然了。
刘伯温点破朱元璋的心思
刘伯温在剧中的戏份寥寥,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他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之一便是一句话点破朱元璋的心思。
当时太子朱标举荐自己的老师刘伯温担任左丞相,朱元璋没有答应也没有反对,没想到上朝时却突然下旨把这个位置给了胡惟庸,听到这个消息时朱标一脸诧异加不满。
在朱标眼里刘伯温是最适合这个位置的,可是父皇却没有采纳自己的举荐突然任命胡惟庸,朱标就算生气也没用,只能在下朝后去看望自己的老师。
其实刘伯温根本不在意这个左丞相的位置,在他看来,如今的中书省就是一口大棺材。
当朱标把刘伯温的这句话转述给朱元璋时,之前稳如泰山的朱元璋也忍不住急了,破口大骂刘伯温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伯温一句话便点破了朱元璋的心思,朱元璋虽然明面上说刘伯温识大体,实际上已经对他起了杀心。
朱元璋召回刘伯温
在是否成立锦衣卫这个问题上,朱元璋和朱标意见相左,不过朱元璋最后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成立了锦衣卫,并任命自己的儿子朱棣为第一任指挥使。
锦衣卫隶属朱元璋,可以先斩后奏,不管官员品阶都能直接拿下,锦衣卫成立后基本上各个官员的府邸都有锦衣卫的身影。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朱棣查出了官员们贪赃枉法,而且从上到下涉案人数很多,这样的大案朱棣肯定是压不住的,朱元璋只能召回刘伯温。
对于刘伯温重新出山,最怕的当属淮西集团,因为以胡惟庸为首的淮西集团瞒着朱元璋做了很多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事,如果刘伯温出山调查,那么整个淮西集团恐怕都要面临大祸。
杀害刘伯温的真凶
看完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杀害刘伯温的真凶有以下三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朱元璋派人杀了刘伯温,从胡惟庸担任左丞开始就是朱元璋在布局,他早就想惩治淮西集团,所以先把淮西集团的首脑胡惟庸装进中书省这口“棺材”。
而刘伯温一眼便看穿了朱元璋的心思,作为皇帝容忍不了自己的心思被大臣看穿,恰好朱棣查出了大案,所以朱元璋便召回刘伯温杀之以绝后患,还可以借机嫁祸给淮西集团,一举两得。
另一种可能真凶是淮西集团的人,刘伯温出山淮西集团人人自危,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淮西集团一不做二不休杀了刘伯温,他们认为刘伯温死了他们就安全了。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样做反而中了朱元璋的计,胡惟庸是聪明人,他可能猜得到,但淮西集团不是人人都像胡惟庸那么聪明。
所以当得知刘伯温死了时,胡惟庸露出了绝望的眼神,他知道,淮西集团的死期到了。
还有一种可能刘伯温是自杀,因为当朱元璋把他从家乡召回南京时,他就知道朱元璋的意思,无论是借他的手查处淮西集团,还是把他赐死嫁祸给淮西集团,这次回来自己都难逃一死。
所以与其让其他人下手,不如自行了断,还可以走得痛快些。